最近在看罗振宇的《成大事者不纠结》,想想自己平时有什么纠结的事情,当我打开为知笔记看着长长的文件夹分类时,我明白了,其实我一直纠结着“分类”。我有一定的分类整理的习惯,当然也不是特别强迫的那种。比如,记录技术文章时,我会分出:C++,Python,Cocos2d-x,GameServer,Linux,……等等,甚至还会分出若干的二级分类。
这样分类的结果,就是自从被分入某个子类之后,我再也没有打开过它。甚至平时连看都不曾看见过它,好像它从未存在过。
同样的例子,之前我喜欢在手机里给APP分类:游戏,阅读,新闻,视频,社交,工具,系统,……等等。游戏类别还不够分,再分出:休闲游戏,动作游戏,卡牌游戏,……等等。休闲游戏太多放在一起太乱又分成:休闲游戏1,休闲游戏2,……。最后的结果是,自从一个游戏被纳入了分类文件夹,我就很少再打开过它。
再举个栗子,之前喜欢在多看里看书(现在转到Kindle了),我也喜欢把下载的书籍分门别类。甚至感觉下载和分类的兴趣大过了阅读的兴趣,找到一本有趣的书,下载并纳入某个分类,像达成了某个成就,而之后根本没有打开阅读过。就像某些人热衷于收集某岛国的片子并分门别类,甚至大过了观赏的兴趣。
所以,我决定从今天起不再纠结分类。
原则上,尽可能不要分类。当不分类造成混乱时,只允许进行一级的分类。
- 记录笔记时,我只分最大的一级分类,而且保持在5个以内。比如:技术类笔记统一到Programming,工作类笔记统一到Working,灵感记录,收藏备忘等等。
- Kindle里,我采取不分类的方式。因为同一时刻,我关注的永远是最近的1,2本书。其他的书完全可以通过搜索来找到。
- 手机里,把常用的APP放到桌面上,不常用的就直接删了吧。
分类太细导致新增时到底分到哪个类别要纠结很久,而且放入某个分类后,就相当于被折叠了,打开它至少需要两步操作,以后关注的也会比较少。试想把微信放到一个文件夹里,每次打开微信都要先进入一个文件夹是多么繁杂的事情。
如果有个东西你不想再看到它,就把它丢到一个分类吧。当然,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删掉。